Quantcast
Channel: 生生不息 – 1416 教室
Browsing latest articles
Browse All 23 View Live

一种愉悦的可能?

周末去和庄老做了一个对谈。在这儿还是不说雕刻时光的庄老师了,免得他又感慨,没了雕光他就不存在了。 临去的路上还捡了小区地上的一个果子,那天是特别诡异的一天,回家的时候司机迷路了,周围雾气昭昭的,而我却又生出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,就是小时候那种“明天可能因此就会不去上课了”的心态。...

View Article



感谢一位读者

今天收到一封信,邮局寄来的,一张卡,还有两本书。卡片里写着的,是对1416博主的感谢,里面还有一句话:“最近怎么不经常更新啦?” 俺哭了。(……) 不更新的理由有很多。理由之一就是每天早晨起来,再也没有那种“充满期待”的感觉。 我不想说太多了,反正我不是那种散发负能量的人啦。(要不你们怎么都还在) 我特地在这里感谢这位朋友,你让我感知到很多东西。当然不是因为你表扬了我:)    

View Article

这就是你

这里借用了一部作品的名字,随手看到的,来自Albarrán Cabrera——一对西班牙夫妇的组合。《这就是你》来自作者童年的经历,爷爷是个摄影爱好者,在充当了那笨重相机的三脚架支撑物之后,还要和爷爷在暗房里共度一段时光,每到这个时候,爷爷都会指着显影盘里那些将要显现的影像说:瞧,这就是你。 na,na,na,就是你。吗?...

View Article

新年好啊!1416教室的读者

去年写了多少篇博客?简直不敢用手指头去数。反正几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了。这倒是算哪么一回儿事嘛?难道是早起的时间从原来五点推迟到六点的原因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就把闹钟上到四点!...

View Article

乌啦啦,庆祝博客十周年!

在这一天即将过去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这个日子是我写博客十周年,不过,这个日子,这一小撮儿符号,4月4日,就已经证明,开写的那一天就没有打算庆祝。 但其实,好吧,我早就记得这个日子,只是因为近年来的懒惰,都不好意思庆祝了。 当然,我还是得好好想想以后应该写点什么,契合我当下阶段的心情,符合我当下的需要。这个转型是必然的,因为毕竟已经十年了嘛。至于怎么弄呢?这个信息……处理中…… 过两天再来蹦跶。...

View Article


为什么我们不相信老年人?

艺术果真有那么华丽?拗口?艰深?需要装裱和阐释?难道艺术不正是出于一个人的本心,源自人性,发端于一种自由表达的欲望?我所见到的最简单的一个说法,当你不去考虑吃饭的问题,那就是艺术了。...

View Article

合影/你与谁同框?
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自己的要求逐渐降低,这也是无奈的事情。   这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几年前的文字,反而不是那么不可忍受了。时过境迁,当初写的文字,忽然也有了一些新的意思。比如下面这篇给中国摄影杂志写的专栏文章,谈及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合影经历。那个时候,似乎想要表述的是对人(性)的盼望。而现在看来,却发现这些刺激我的合影经历,却更是一种对时间的弥合,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弥合。...

View Article

来自家庭相册:无法被驯服的照片

许多年以前,刚开始写博客不久,我就对那些莫名其妙的、匿名者的照片产生兴趣。我曾探索照相馆师傅的故事,做过一个名曰“业余主义”的作品放映会,还参与过很多针对普通人的摄影工作坊。但为何喜欢这些照片?其缘由一直是模糊的。 去年,我做了“重写家庭相册”这个项目。我觉得似乎它更接近我想要接近这些照片的理由。...

View Article


还是印出来的东西最长命吧

昨晚,参加完工作室的zine工房之后,回家消化来自《纽约时报》的文章,一篇似乎很简单的关于照片存储之地的讨论,却激起很多回忆。 文章的标题必定会吸引我:《都要2019年了,你知道你的照片将要往哪里去吗?》(It’s Almost 2019. Do You Know Where Your Photos Are?)...

View Article


突如其来的图像与匮乏的读图经验

最近阅读了一些西方学者分析新闻摄影的论文,这些以前会让我如饥似渴的论述,其论述套路越来越让我熟悉,这些文本逐渐与我产生了距离,也就是说,我开始不太关心他们说什么,开始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。这一思考,竟让我忽然产生一些自我觉醒。 回过头来看我从2006年以来的博客文字,大量的阅读与吸纳,假如给这段时期一个简单的定义:没有任何视觉文化经验之人的一个自学过程。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latest articles
Browse All 23 View Live




Latest Images